《大学路线图》
《大学路线图》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林少波
页数:211
字数:180000
《大学路线图》前言[E]
前言我们还年轻,我们渴望上路《文汇报》曾经有这么一篇文章:1979年到198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课堂上,两个政治科学系大一的新生,课堂上总是没精打采。一个是来自夏威夷的黑人,惯于占据教室右后方的角落,戴一顶足以遮住脸部的阔帽,常常哈欠连天,伏案寻梦;另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裔,喜欢窝在教室左后方的一隅,觉得听课无趣,也索性呼呼大睡。……这两个上课打瞌睡的学生是谁呢?那个黑人是奥巴马,那个华裔是李开复。他们的成功经历这里我就不再介绍,我之所以引用这个故事来作为本书序言的开头,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人生充满着无数种可能性,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不只一次,而大学是一次很重要的机会!我的一个表弟今年六月份要参加高考,他学习成绩一般,因此很有压力,让我给他一些建议。我告诉他这么一番话:高考填志愿、考大学,其实考虑三个因素就可以了:学校、专业和城市。能三者都达到最优化是最好,如达不到这三项也至少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其实,以你现在的成绩,想考上北大、清华是基本不可能的,因此“学校”这项你基本不用考虑了;“专业”呢,也很不确定,所谓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也都是以我们现在的角度去看,等你毕业后谁能保证不会有所变化呢?因此,你现在能考虑的,基本只能是“城市”这项。也就说:如果你考不上名校,又很难选择现在的好专业,那么不妨选择一个好城市。要么,是现代大都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要么是一个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比如南京、西安、武汉、重庆等。这些城市所在的高校氛围与城市文化能弥补你硬件不够好带来的不足。因此,归根结底,一个人的大学生活,其实是自己决定的。我能做的只能是告诉你我曾经怎么做或者别人怎么做的,至于你要怎么做,选择权在你自己手里!到了大学,究竟怎么读,你一定要提前规划好。其实,我表弟的情况不是一个个案。我这么多年去高校做讲座时,很多大学生对怎么过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困惑,在浑浑噩噩中度完自己的几年宝贵青春。我们总是思索80后、90后的年轻人的问题,我倒觉得不是他们不想改变,而是不知道如何改变!我刚刚看完《读者》杂志2010年第11期,里面某篇文章有这么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左手是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货真价实的人才,右手是大学生抱怨找不到工作。左手右手都在努力,可始终握不到一起,彼此都只能在试探中捕捉对方的气息。究其原因,也许就错在“自顾自”这三个字,错在我们学习的、拼命积攒的,其实并不是用人单位想要的。……我们常常在自顾自地揣测,揣测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揣测用何种方式才能速成。但选择速成的同时,你就选择了机械模仿,你也就在渐渐远离大学生活真正的精彩……那么,如何让大学生过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拥有自己的一片精彩天空;同时又能在毕业后成功地找到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不再互相脱节,不再“对不上眼”呢?我想,这就需要现在的高校以及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相关的指导与咨询机构,也需要有更多的关于大学生活规划的读物出现。这就是我写作这本书的初衷。不少人把大学作为高考冲刺后的歇脚站,认为大学是享受青春的时间,直到毕业前才开始考虑找工作的事情,这是缺乏远见的。尽早对人生进行规划,到毕业时,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因为真正能赢得机会的总是那些早做规划和早做准备的人。那么,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规划呢?自然有四季,人生也有四季,大学更有四季。只有经历过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才能自在享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无限美景。把大一当作春天。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播下希望的种子,播下目标的种子。聪明的年轻人懂得在大学生活的开始就给自己规划好目标,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生机盎然!把大二当作夏天。夏天是一个耕耘的季节,用力去耕耘,用心去耕耘,挥洒汗水,历经风雨。聪明的年轻人懂得付出,勤奋到感动自己,学好专业,又积累人脉!把大三当作秋天。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和着秋风的旋律翩然而至,舞出一池丰收的美丽。聪明的年轻人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很强的动手能力,在经过专业学习后开始把眼光投向社会!把大四当作冬天。冬天是一个沉淀的季节,是一个享受拥有的季节。聪明的年轻人利用几年来积累的资源和能力,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转变,从众多求职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因此,请喜欢你选择的学校,尊重你的老师,好好与你的同学相处,早早为自己做好准备。现在播下希望的种子,未来收获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四季论”。我是1980年出生的,我总是自诩为拥有“70后的成熟心态”,又有“80后的年轻状态”。我即将迎来我的30岁生日,路其实走得还不长,我之所以讲述我走过的路,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上少走弯路。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最要紧的是自己勇敢走下去,而非依靠父母的金钱和关怀生存。美国小说家凯鲁亚克说过一句话:“我们还年轻,我们渴望上路!”如果你即将进入大学,那么在你眼前展开的是一幅精彩的人生画卷。如果你正在经历大学,那么在你手中把握的是一场充实的生命旅程。如果你已经完成大学,那么在你心里缅怀的是一段闪亮的岁月时光。路,就在脚下,好走,走好!祝福你,祝愿你,祝贺你!欢迎与我交流你的大学生活!
《大学路线图》内容概要[E]
无数人力资源总监感叹,招人真难!更多的大学生也在感叹,找工作好难啊!招聘者和求职者都说难,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著名职场规划师林少波给出了他的答案:企业需要的是人才,大学毕业生不一定是人才。
林少波在新作《大学路线图》中讲到:决定求职结果的不是面试的那几十分钟,而是整个大学四年。作者结合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场经验为莘莘学子勾勒出一幅大学路线图,指导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学习,如何重新定位,如何对待爱情,如何对待兼职,如何积累一生的人脉……在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的鲜活的案例,结合自己职场体验和思考,指导大学生如何在大学期间将自己训练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大学路线图》作者简介[E]
林少波,职业规划师。从事成功励志与职场生存等方面的工作与研究,致力于为广大民众提供成功思维培训课程和员工培训服务。讲课风格以“情绪感染”、“气场吸引”、“思维带动”、“心态导入”为四大特点,讲究“通过共鸣达到共享,通过复制实现再造”的培训方式。被高校和众多机构多次邀请为主讲嘉宾,并受访于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职业》等媒体,著有《做不抱怨的员工》《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左手唐骏右手马云》《你为什么总是完不成工作任务》《你有多少问题要请示》《什么样的人离成功最近离失败最远》等多部图书。多本图书在台湾出版,登上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nhaobopeixun
《大学路线图》书籍目录[E]
上篇:站在起点,眺望未来
路标1:入学
大学不是技校
重树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别让大一、大二变成高四、高五
大学的选择决定未来职业的发展
就业,从大一开始
路标2:学习
永远不为考试而学习
逃课是一门学问
论学习“持久战”
补考是一件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事情
别抱怨四六级之类的东西
多去图书馆看看书
路标3:准备
大一就确立自己的目标
在大二、大三时就开始扩展职场人脉和求职渠道
兼职读书还是兼职工作
口才=口财
知道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做好角色的过渡
中篇:一路有你,相伴相随
路标4:父母
记住:儿行千里母担忧
不是看父母,而是给父母看
理财从大学开始
父爱无言,父爱如山
学会向父母报喜不报忧
路标5:老师
再差的老师也比学生强
你的毕业论文导师很重要
找一个和你志同道合的老师做朋友
不要等到碰壁了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毕业了,也要和老师保持联系
路标6:同学
你可以重新定义自己
在与同学谈论学校时,请用阳光心态去对待
嫉妒是对你的认可
先让别人伟大,自己才更伟大
“烟酒生”:不要总是请别人,也不要总让人请
懂得感恩,不要把同学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好个性,好人缘
路标7:朋友
朋友可能是你未来事业的一部分
同班同学、同届校友以外的朋友
朋友相聚,要的是激励而不是攀比
永远别渴望做个任何人都不得罪的人
路标8:恋人
大学四年,到底该不该爱
不要因为虚荣而恋爱
可以爱,但要理性
爱是彼此珍惜
爱需要包容
不爱了,也要勇敢面对
下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路标9:抉择
考研:继续学习还是直接工作
出国:当“土鳖”还是当“海龟”
报考公务员:从商还是从政
路标10:定位
确定自己的标签
可以给自己定位,但不要被人定型
我的人生我做主
你是要“小空间”还是“大平台”
确定自己的偶像
路标11:修炼
修炼责任心与行动力:能力=能干+肯干
修炼职业化:摆脱你的学生气,转变你的社会角色
修炼情绪:可以偶尔冲动,不能总是冲动
修炼心态:乐观地展望未来
修炼性格与人品:人生需要大智慧
路标12:就业
先就业,再择业
螺旋式职业路线与雪球式成功人生
行为风格、个人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度
职场没有你想像的黑暗
后记 《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前传
《大学路线图》章节摘录[E]
上篇站在起点,眺望未来进入大学校门,我们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从这里,我们开始眺望未来。因为种种美好可能存在的希望,我们禁不住对未来深情追问: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最美丽的时刻?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个思路,给未来一条出路,期望可以使你的前程更伟大!你的未来不是梦,在百转千回后的重逢里,与未来同行,与成功相随,人生充满惊喜,世界因你而不同!路标1:入学大学的困惑大家都会经历,差别在于有的人很快就走出困惑,有的人一直在迷雾中不停地绕弯弯。同样是四年青春岁月,有的人活得充充实实、清清楚楚,有的人却过得了无生趣、迷迷糊糊;有的人把大学当成混日子的地方,有的人把大学当成梦想的新起点。于是,他们人生序幕的差距就开始在这里悄然拉开了。从现在开始,尊重你的老师,喜欢你的学校,好好与你的同学相处,早早为自己做好准备。现在播下希望的种子,未来收获一个丰收的季节!大学不是技校大学就像一艘船,有着美丽的风帆。人人都想登上这艘船去出海远航,但船上只有你一个人,你了解掌舵的理论,但你不一定能掌好舵;你知道一日三餐,但你还不懂如何获得;你想勇敢地面对风雨,但是这第一次航行,风雨欲来,你真的已经准备好要坚强应对了吗?大学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更是人格教育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填写高考志愿的经历。面对诸多的学校,我们总是选了又选,非常慎重。因为,那一刻,我们填写的已经不仅仅是几行字那么简单,那里面承载了家长对我们的寄托和我们自己无限的遐想,甚至在有些人眼里,这便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命运。当年我在填写志愿时,也是如此。在填写自己的报考志愿时,老师、家长以及亲戚朋友都曾经这样告诫我:“首先要选择一个好学校,如果实在不行,也一定要选一个好专业!”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读大学最重要的还是要使自己将来毕业后能顺利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样才算完成了读大学的使命。诚然,这种想法有些道理。有谁不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又有谁不希望自己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成就一番事业?每个年轻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也都希望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能够圆这个梦。然而,我要说的是:选择一个好专业固然重要,因为这代表着你的努力方向,但大学绝对不是技校!在大学里,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绝不仅仅是完成简单的技能教育这么简单!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介绍过她的一次求职经历: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我向一家用人单位提交了我的简历。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还获得了学校的高额奖学金,综合排名也排在了班里第二名,因此我被这家用人单位通知去面试。我本来以为面试就是与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或者相关的主管领导面对面的交流或者再有一些简单的技能测验,所以在面试之前,我还特地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自己能获得这个好机会。第二天,我按照约定的时间下午1点钟准时到了面试地点。进门一看,才发现,原来面试的有很多人,将近二十来个,介绍后发现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学生,立即感觉到了竞争的残酷,但是又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思想,想见识一下这大企业面试真实场景,于是就坚持下来了。开始的面试程序还在我的意料之中,先是进行了自我介绍,接着是一张考试试卷,里面出了几道开放式的考题。其他的考题我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是最后一道考题至今还记忆犹新,是问如何完成一项调查研究后的数据分析。说实话,我们在大学课堂中学习的仅仅是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操作经验,因此,面对这类面试试题,我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来试着完成。好不容易对付完了笔试,接下来是口试。每一位学生都轮流由考官提问,考察应聘者的临场反应能力。更令人惊讶的是,考官还用英语来随机提问应聘者不同的问题,不仅要求每个应聘者有很高的英语听力水平,而且还要有很好的反应能力和临场组织语言的能力。原本以为在结束笔试和口试后,这场面试总算结束了,因为面试已经持续了4个小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没想到,考官继续说道:“辛苦各位了,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今晚邀请大家一起共进晚餐,这也算是我们今天面试的一部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晚餐也算是面试的一部分的!四年的围墙生活,我哪里懂得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礼仪!想到这里,觉得想进一家好的公司工作还真只是大学成绩排名前几名就能换来的,还需要有更多的社会能力!席间,几位考官有意地观察每个应聘者说话、交往和反应的能力。谈笑之间,他们便能发现哪位应聘者比较善于交往,比较会处理人际关系。不善言辞的我自然显得较为笨拙。这次面试真可谓“惊喜不断”,在结束晚宴后,各位考官又把我们带到了他们公司内部的歌厅,让大家“献歌献舞”。本来在晚宴当中就已经考验了各位应聘者的交际能力,这下就更分出了“高低上下”。我校的同学这次就更加显得拘谨,舞是压根儿不会跳,唱歌也只能勉强唱唱老狼的《同桌的你》这种校园歌曲。而我们的竞争对手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位应聘者表现则尤为出彩,她们不仅歌唱得好,交谊舞也是跳得优雅大方。经过这几轮的“过招”,不用用人单位打电话通知,我自己就给自己划了叉号。道理很简单,如果我是他们,也自然会录用既有名牌大学背景,操作技能、社交能力突出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结果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落选。虽然这次面试,我失败了,但是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让我深刻认识到的是:大学生活,真的不单单是每门功课考高分,不单单是努力学习争取获得高额奖学金,这些都是很美丽的光环,但却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多元化的能力。正所谓不可“一业不专”,更不可“只专一业”。朋友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绝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因为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立体化的人才,要学有专长,更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将来奠定稳固的基石。独立的人格比技能更重要现在的大学生,不是80后就是90后,个个都是家庭中的“太阳”或“月亮”。虽然有“穷二代”,但也有不少是“富二代”。父母在百般呵护孩子的同时,也就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上大学之前,不曾离开过父母;上大学之后,才首次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让父母放心不下。我读大学的时候,是80后刚开始上大学,那时的学生,比起现在,应该说自理能力还算稍好一些。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让人放心不下”的。我的一名女同学便是其中的一位。张达来自哈尔滨,是家中的独生女。刚刚入学开始军训,父母亲便心疼自己的孩子。其他同学的家长都是在安顿好孩子之后便先后离开了北京。而张达的父母在我们正式开始军训一个礼拜之后,还留在北京。我们在操场里接受训练,张达的父母就在旁边的树阴下“观摩”。在训练的空隙,父母赶紧跑上前去送水擦汗,嘘寒问暖,并且时不时地跑去跟班主任和训练员交流一下,提议减轻孩子们的训练强度。起先,学校的老师还表示可以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并特地派班主任与张达的父母做深入的交流,劝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们会对所有的学生负责,并答应会对张达“特别关注”,希望他们能够早日离开学校,以免给其他同学带来思想压力。张达的父母虽然表面上表示非常赞同和支持学校老师,但是却迟迟没有离开北京。张达父母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我们也经常看到张达的妈妈在食堂帮她打好饭菜,等她吃完后再帮她洗碗等情景,一开始同学们还或多或少地议论一下,但是后来,大家也开始慢慢变得习惯了。后来张达的父母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房子住下来,据说他们要等到放心张达一个人生活为止。在这里,我不想引发一场“张达的父母究竟该不该这样做”的大讨论,更不会多想“难道她的父母不用工作吗”之类的问题,而仅仅是想站在大学生的立场上,引导大家思考一下“大学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独立人格”的问题。虽然贵为家中的“独生子”、“独生女”,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但是父母不可能跟随我们的一生。他们终有一天会变老,甚至需要我们做子女的去照顾。自私一点讲,即使我们不用费尽心思去照顾两鬓斑白的父母,我们总要自食其力吧?作为社会的佼佼者,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总不会想让自己碌碌无为地过一生吧?既然想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就需要在大学时期好好规划。十年前风靡一时的电视剧《流星花园》相信你一定不陌生。不知道有多少校园女生为道明寺的帅气和痴情所迷倒,也不知道有多少同学为杉菜的“杂草”精神所振奋和感动,除了在感叹并祝福他们两个的爱情之外,相信这部电视剧给我们留下更深刻印象的便是杉菜的顽强、不卑不亢的自立精神,这正是独立人格的魅力。拥有独立的人格,不仅是要从生活上学会自立,能够离开父母的呵护茁壮成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精神上独立,能够独自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这种独立,不单是吃完饭自己要洗碗筷,扣子掉了自己能缝上,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这正是在大学期间我们每个人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大学生活,学习当然还是首要的任务,父母供我们上大学,花费了很多金钱和心血,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是每个学生应尽的本分,也是最基本的义务。然而,这绝不代表着学习就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大学,大学,是要做“大学问”的地方。这“大学问”,更多包含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和独立生活的技能。找准目标,完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培养,才是大学生活的重中之重。重树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入大学,意味着一段新生活的开始。站在这崭新的起跑线上,需要你全新的定位,全新的选择,全新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了解自我——给自己做一次全新的整理高中时代,我们已经学过哲学课。老师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尽管这些东西听起来玄之又玄,但对我们来说却是金玉良言,句句真理。信念的力量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也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我们常说:“心态决定命运。”品味其意义,说的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影响。高中的时候,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学习什么样的人生观才是正确的,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可取的,还为此展开了许多次的讨论。然而,高中时代的我们,由于学习的压力和心智的不成熟,还很难说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个时候,考上大学似乎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至于考上大学之后,路该怎样走,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这个命题。但是,当我们顺利走进大学校园以后,便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未来将何去何从?该怎样握紧手中的画笔,在自己青春的篇章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准备在大学中过一种怎样的生活?高中时我们期盼进入大学,认为大学是天堂,可以逃课,可以谈恋爱,可以去图书馆,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大学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中学时代的生活却是黑白的;可是也有人说,大学是地狱,四年的生活浑浑噩噩,麻木而毫无目的的生活使人丧失了斗志,甚至放弃了对社会、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观点?原因很简单:树立了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大学生活!所以,从迈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告诉自己:我的人生从这里重新开始!无论以前是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过去,没关系,在这里,一切将重新开始。只要有足够的勇气,路就会在脚下不断延伸。思考人生——按照新的目标重新上路美国哈佛大学30多年前曾做过一项调查,内容是个人目标的设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没有目标的人有27%,目标模糊的人有60%,短期目标清晰的人有10%,长期目标清晰的人只有3%。30年后哈佛大学研究了这些调查对象的情况,结果发现,第一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第二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负,整日只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第三类人大多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只有第四类人,他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了百万富翁、行业领袖或社会精英。目标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才有成功的可能;没有目标,便不知道人生该何去何从,生命的质量也会降低。大学时代,正是展望未来,制定自己宏伟人生目标的重要阶段。设计人生就是要对人生实行明确的目标管理。如果没有目标,或者目标定位不正确,你的一生必然碌碌无为,甚至是杂乱无章。做好人生设计,很重要的是把握两点:一是善于总结,一是善于预测。对过去进行总结和对未来进行设计并不矛盾。只有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好好地梳理、反思,才能找出不足,继续发扬优势。这样,在做人生设计时,才能扬长避短。对未来进行预测,就是说要有前瞻性的观念和能力。假如缺少了前瞻性观念和能力,人将无法很好地预见自己的未来,预见事物的动态发展变化,也就不可能根据自己的预见进行科学的人生设计。韩愈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没有预见性的人,是不可能设计好人生,走好人生的。还有一点必须记住,那就是设计好人生的前提是自知、自查。了解自己,了解环境,这是成功的法则。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人生设计,对自己合理定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自己期望过低、过高都不利于成长。设计人生不能盲从,也不能一味地服从与遵从既定模式。设计目标是为了实现,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设计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我们要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变通,注意因事因时因地的变化。设计也不是屈服,设计的主动权要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的人生我做主,用自己手中的笔画出最美丽的图画。高中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学习不断进步,我曾这样激励自己:给自己设立A、B、C三个目标,分别代表高、中、低,我要求自己努力达到A类目标,但是事实上最终结果我却只能达到B类目标,虽然如此,我的成绩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仍旧是成功的。所以,趁着我们还年轻的时候,要尽量勇敢、大胆地为自己设立更高一点的目标,即使达不到,我们也会有所收获。沿着既定的目标,坚定前行,你会发现,路就在脚下。
《大学路线图》后记[E]
后记《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前传这本书是我“职业生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这之前,我写过一本《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我的设想是:第一部曲——“大学四年”,第二部曲——“毕业五年”,第三部曲——“工作三年”。结果第二部曲先出版了。因此,本书可以说是《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的前传。《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出版之后,曾经有人质疑我说,书名太主观,虽然毕业后五年很重要但不至于决定了人的一生,大器晚成的大有人在。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肯定只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没仔细读我那本书里的前言。我在里面说得很清楚: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不是说这五年你的人生就是如此。我想表达的是,在这五年里,你信什么、要什么、靠什么、想什么、学什么、做什么,会影响到你以后的人生路途。人生越早改变,就越容易改变!相比之下,25岁~30岁这五年,比30岁~35这五年来得重要。如果你想让你的人生等到35岁再来改变,那就晚了点。当然,更多的人是对我在《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里表达的观点有同感与共鸣,因此也引发了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朋友的关注。在“校内网”,有人把《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里的精华提炼了出来组成一篇文章并四处转载。“大家千万不要错过这篇文章,能看到这篇文章也是一种幸运,真的受益匪浅,对我有很大启迪,这篇文章将会改变我的一生,真的太好了,希望与有缘人分享,也希望对有缘人有所帮助!看完之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特别激动,希望大家好好地珍藏这篇文章,相信多年以后,再来看这篇文章,一定有不同的感觉。”中国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唯一教育日报——《中国教育报》在不少大学生的推荐下也专门对我和《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做了一个叫“毕业5年:专业化迈向职业化的关键期”专题与专栏的报道。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教育培训国家核心刊物《职业》杂志也在一些大学生的要求下联系上了我,做了一期“毕业5年,我们和他一起上路——林少波:五年里跳级式的职场道路”的特别企划。还有很多媒体报道以及无数读者给我来信,能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让我觉得最高兴的事情。我和很多人讲,写书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辞藻和动人的情节,关键是要让人有共鸣,给人提供一定的价值,要么是精神的愉悦,要么是情绪的感染,要么是心态的引导,要么是思维的建设,总得有一种价值存在。那么,这本书我也是希望能引发大家一种共鸣,给大家提供一种价值。每个人的大学都是不一样的,不能说马云的创业模式就是可以完全复制的,也不能说李开复的大学选择就是照搬不误的,更不能说林少波的大学之路就是完全正确的。本书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帮助大家的思路更加清晰,启发大家更清楚知道自己以后要什么。至于你自己怎么做,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专门为你量身定制的,没有一本书是万能的,指望花二三十块钱买本书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太不现实了。因此。我们更多的是要一种过程,一种让自己成长的过程,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去做了,其他的事情交给上帝好了。尽人事,顺天意。最后,我不是拿奥斯卡奖说获奖感言,但我始终认为,做人要感恩,因此在这里我一定要感谢那些让我的大学生活更加精彩和让我大学以及毕业后少走了很多弯路的人们:感谢马云、李开复等成功人士大学时期的精彩经历给我提供的创作灵感;感谢无数思想者和文字工作者对大学生活相关资料的整理给我带来的便利;感谢我大学的导师朱宇和王彦祥,是他们让我的大学生活以及毕业后那几年充满力量;感谢我曾经工作过的单位领导以及现在的单位领导,他们支持我对大学生活进行梳理;感谢我的师姐徐屹然,她为本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素材和案例以及很有建设性的观点;感谢本书的策划刘峰,他的不断敦促和不少建议使本书增色不少并如期与读者见面;感谢我在大学期间认识的所有同学和朋友,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林少波2010年5月于北京听雨轩
《大学路线图》媒体关注与评论[E]
林少波……毕业5年后是身兼职业规划师、畅销作家多个头衔的焦点人物。学校里的“小草”逐渐成为一棵职场中“大树”,看似惊人的轨迹后,是日渐清晰的职场道路。
——摘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刚毕业时,莘莘学子带着一纸文凭从校园走进社会。同样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同样是在职场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几年之后,有的仍是谨小慎微的“菜鸟”,可能将一辈子“菜”下去;有的则已成为展翅于苍穹的雄鹰。这短短几年间产生的差异,对一个人未来人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未雨绸缪,在汗水中不止攀登……相信有一天你会听到成功来叩门。
——摘自中国教育部主办的《中国教育报》关于林少波的报道
《大学路线图》编辑推荐[E]
《大学路线图:求职,从大一开始》作者林少波,职业规划师,具有很强的演讲能力,准备在全国100所大学开展100多场讲座。《大学路线图:求职,从大一开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大学生有很强的指导性。《中国教育报》、《职业》、《职场》等专业媒体的强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