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的处世智慧》
《难得糊涂的处世智慧》
出版时间:2008-09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作者:清月(编著)
页数:207
字数:190000
《难得糊涂的处世智慧》内容概要[E]
聪明难,糊涂更难。难得糊涂是大智若愚的处世智慧。
人生处世,需要难得糊涂,对他人要擅见其长,不拘于其短;对事情能总揽全局,不舍本逐末;在大事上能够坚持原则,分清是非,顾全大局,头脑清醒,遵守道义,抑恶从善;在小事上则不过多计较,不小题大做,宽容大度,顺其自然。这,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
难得糊涂不是无原则地放纵,更不是麻木不仁,而是一种暗示和警诫,是一种更高的生活境界,一种气度和修养。
在生活中,难得糊涂使做人有人缘,做事有机缘。难得糊涂不是昏庸,而是为人处世的豁达大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拿得起,放得下”。难得糊涂意味着不要太执著,要求人在生活中要想得开,看得开,该糊涂的时候就糊涂。在生活中,那些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难得糊涂。他们遇到任何事决不自作聪明,大发议论,相反他们会揣着明白装糊涂,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活得逍遥自在。
要做到难得糊涂,必须要做到“该糊涂时糊涂,不该糊涂时决不糊涂”。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成在糊涂。所以掌握了难得糊涂,会使你恍然顿悟,会带给你一种大智慧,会让你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达观和从容。
因此,我们特地编撰了《难得糊涂的处世智慧》一书。本书思路清晰,事例详明,从做人、办事、社交、家庭、职场等多方面多角度地论述了难得糊涂的运用技巧。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对解决人生、事业以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有所裨益。
《难得糊涂的处世智慧》书籍目录[E]
第一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门学问 贵在“难得糊涂”
不知道而硬装作知道是一种病态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拒才能有所取 正确看待贫富贵贱 不为无法改变的事而痛惜 执著未必是好事 人生不可患得患失 不斤斤计较就是一种豁达 愚者谋己,智者谋人 撒手悬崖,全身而退第二章 糊涂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过于欣赏自己的人,永远看不清自己 感恩批评,学会批评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固执的人不会明白事理,狂妄的人不会通达情理 有付出,就有回报 立身者当经受艰苦的磨炼 临危而不惧,处变而不惊第三章 糊涂是悠游处世的方法 得失不必挂心上,乐观豁达就逍遥 凡事不能太过,太过则招致祸患 妒忌是侵蚀人生的蛀虫 正确对待他人的过失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不因得到和失去而或喜或悲 包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有顺有让,处世之道 处事不惊,必凌驾于事情之上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四章 糊涂是低调生存的哲学 藏好自己的舌头 受辱之时,要勇于忍 出头的椽子先烂 言多者必失 以邻为壑烦恼多 损人定会害己 当取则取,且取之有度;该予则予,且予之及时 让人一步天地宽 人能百忍自无忧,天天都是好日子 骄矜的人无知,自知的人智慧 毁谤别人,就是在贬低自己第五章 糊涂是达观生活的态度 “不争”是个好心态 顺境不骄矜,逆境不颓唐 知足者常乐 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宰相肚里好撑船 降低一份欲望,得到一份幸福 对不能补救的事,何不使自己知足 对不能纠正的事,何不使其顺其自然 藏起你的锋芒来 以热诚之举,去戒备之心 吃亏未必是坏事 月有阴晴圆缺第六章 糊涂是大智若愚的聪明 达观权变,进退适宜 该清醒时要清醒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改变态度,就能改变问题 使好你的烟幕弹 智者看到名利就想到灾害,愚人看到名利就忘了灾害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强弓发远箭 适时应机,当为俊杰 适可而止大智慧
《难得糊涂的处世智慧》章节摘录[E]
第一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门学问
贵在“难得糊涂”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刻有一图章,上面刻的是四个篆字,“难得糊涂”。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是最清楚不过了。正因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却又对个中缘由无法解释,倘若解释了,更生烦恼,于是便装起糊涂,或说寻求逃遁之术。
历史上,真正达到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意境的还是大有人在。如苏东坡,他本是一个博学正直的乐天派,可偏偏不为当权派所容,一辈子被贬谪再被贬谪。东坡居士留有一首名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相信这也是因为他在现实的太多不如意,而迫于无奈的难得糊涂啊!
现实的无奈与残酷,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些事是不能较真的,更要不起那份认真!特别涉及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过于执著的认真,不是人们所赞扬的,相反,大家会把你当成异类,为了所谓的认真得不偿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把关系都搞得紧张兮兮的,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的。顺其自然,让眼睛微闭一会儿,休息一下,缓和一下,这不失为上策;甚至为了长远打算,哪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时候到了,火候到了,对一些咄咄逼人者,不妨来次进攻,玩一次智慧,好让他明白什么叫“难得糊涂”,说不定他会以你为楷模,大修“糊涂”之道呢!
评职称、晋级时,某候选人向你套近乎,讨你个“民意”,你明知道他不够格儿,可又不好当面扫他的兴,这时候你该怎么办?不哼不哈或嘻嘻哈哈,划“√”时再较真,不失原则。原则未丢,那人格便不失。或许当事人会来责问你,这是自讨没趣,你不妨坦诚相告其不够标准的地方;不问那也当没这回事,自得自乐。“难得糊涂”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纠纷,又能保持人格纯净的妙方。
“难得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将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不便于直截了当,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一定的糊涂战术。确实,有时在处理生活或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时,没必要说得太明确,对自己和对方都留有余地,不至于关系太过紧张。含蓄或装糊涂地表达是中国历来处世说话的上上之策。
清朝的嘉庆皇帝,登位后对前代留下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处理,还准备破格提拔几位曾为前朝作过贡献却被奸臣排挤、打击的官员。但这破格提拔的事在清朝没有先例,群臣反应不一。嘉庆皇帝拿不定主意,便问老臣纪昀。纪昀沉吟片刻,说:“陛下,老臣承蒙先帝器重,做官已数十年了。从政,从未有人敢以重金贿赂我;为了撰文著述,也不收厚礼,什么原因呢?这只是因为我不谋私、不贪财。但是有一样例外,若是亲友有丧,要求老臣为之主事或作墓志铭,他们所馈赠的礼金,不论多少厚薄,老臣是从不拒绝的。”
嘉庆皇帝听完纪昀一席话感到莫名其妙,仔细一想,才点头称许,于是下了破格提拔这批官员的决心。
原因何在呢?原来纪昀是用模糊之法,提出自己赞成皇帝应该放下包袱,大胆去做的建议。纪昀的这番话听起来答非所问,但细究起来里面大有文章。既然为官清廉,为什么对亲友之丧事主事、作铭所得概不拒绝呢?为祖宗推恩无所顾忌之故也。您嘉庆皇帝破格提拔曾为先帝作过突出贡献的官员,也是为祖宗推恩,弘扬先帝的宏德,没有什么不对的,那还有什么顾忌呢?这不正和我纪昀为别人主事、作铭不辞让馈赠,好让死者的后人为死者尽孝的道理一样吗?嘉庆皇帝是聪慧之人,怎能悟不出其中的寓意呢!
纪昀为何如含糊其辞呢?出于两种考虑:其一,虽然建议破格提拔这些官员,但不可明说,不管采纳与否,名义上自己都没有介入,皇帝也好,其他人也好,抓不着把柄;其二,嘉庆皇帝秉性聪明,且一向爱自作主张。不说吧,自己的意见皇帝不清楚,而且皇帝会不高兴。倘若说白了,恐有教导皇帝、不自量力的忌讳,起了个反面的作用。不如用此模糊之法,让皇帝自己“悟”出道理来,既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又迎合了皇帝好自作主张的秉性。纪昀此“糊涂”之言,可谓一举两得!
“难得糊涂”作为“牢骚气”,原本就是缘由“不公平”而发的。面对世事的不公,我们又没有能力去扭转这种局面,所以只好举起这面“糊涂主义”的旗帜,为自己遮盖起心中的不平。假如能像济公那样任人说他疯,笑他癫,而他本人却仍旧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照样酒肉穿肠过,“哪里有不平哪有我”,专捡达官显贵“开涮”,专替穷人、弱者寻公道!这种癫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为一种“糊涂”。这种糊涂真正是看破红尘、参透人生。所以当你直面现实,要学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开颜一笑笑世问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如此超然洒脱自是一种境界!
不知道而硬装作知道是一种病态
我国先哲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的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愿意说出“不知道”这三个字,认为那样做会让别人轻视自己,使自己很没面子,结果却适得其反。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就我来说,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苏格拉底以最通俗的语言表达了进一步开阔视野的强烈愿望。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因面子问题加以隐瞒,不去向别人请教,在别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他就是太无知、太虚伪了。不懂得不要紧,可以问可以学,但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生下来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即使天才也是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充实自己的。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否则我们若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其后果只能是遭到后人的耻笑。其实,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一位学识渊博的老教授,会讲五种语言,读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而且还经常去各地旅行,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然而。老教授从来不摆架子,卖弄学问,他为人相当谦逊可亲,每当人们问到他所不了解的事情时,他从不回避地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有关资料,以作思考。老教授的这种诚实,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不善于同他人交往,也不受人欢迎,而敢于说“我不知道”的人,则显示的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某个问题仍需进一步的考证或诚实相告自己不知道。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地改善。这就是他竭力倡导的态度,做好了,受益匪浅。
凡是聪明的人,都有勇气承认“没有人知道一切事情”这个事实。他们面对不了解的事情能够坦然地说自己不知道,随后就去寻找他们所欠缺的知识。承认自己不知道无损于他们的自尊,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动力,促使他们积极采取行动,进一步了解情况,求得更多的知识。
正因为人的心理通常是隐恶扬善的,所以人们会想尽办法来掩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宣扬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有时候,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和无知,人们喜欢摆出一副不懂装懂的姿态,殊不知这样反倒给人一种浅薄的感觉。
有一次,一位外国人去旁听一位美国加州大学著名教授的演讲。课上教授提出他做的老鼠实验的结果。此时,有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提出了他的看法,并问这位教授假如用另一种方法来做,实验结果将会怎样?所有的听众全都看着这位教授,等着看他如何回答这个他根本就不可能做过的实验。结果,这位教授却不慌不忙,直截了当地说:“我没做过这个实验,我不知道。”
当教授说完“我不知道”时,台下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
一般人都有不想把自己的弱点彰显在别人面前,都想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完美的化身,于是对“不知道”这三个字是避之又避。但这是一个误区,用一层伪面具包裹着自己,自己也活得压抑交不到真正知心的朋友。难道“不知道”三个字说出后就有灭顶之灾吗?事实恰恰相反,有时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可以增加人们对你的信任和亲近。因为直截了当地说不知道,会给人留下非常诚实的印象,并且敢于当众说不知道,其勇气足以让人佩服。很自然地人们会信任你这个人,这无疑给你赢得了巨大的“财富”。
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学问上的精通是相对的,认知上的缺陷是绝对的。世上没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尽管人们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才能成才。敢于承认对有些事情、道理“不知道”,正是求得“知道”的基础;“不知道”的强说“知道”,自作聪明,自欺欺人,最终只会贻笑大方。
有个美术评论家总是大吹大擂,凡事不懂装懂。有一天,这个评论家受一位知名人士邀请。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权威,他们畅所欲言,谈笑风生。
一会儿,主人拿来一幅画说:“这是我刚买来的毕加索的画,请诸位评论一下。”
于是,那个不懂装懂的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是毕加索的画了。”
主人听完,再仔细看了一下画说:“真抱歉,刚才我介绍错了,这不是毕加索的画,而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什么?米开朗琪罗的?”
顿时,在座的各位看着那个评论家捧腹大笑。评论家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不要不懂装懂,所以孔子才会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而实际上,生活中这种自欺欺人的人太多了。他们充斥于社会各个行业,各个角落。如果单讲读书那不过是自己学不到真东西,对别人也不至于有什么害处。所以,我们绝不要低估了不懂装懂的危害。因为它完全可能由一种个人品质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贻患无穷。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老老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干事情吧!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对于过去的错误,我们不应耿耿于怀。一方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另一方面,人们也不要总停留在过去,过去的成功也罢失败也好,都不能代表现在和未来。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对于禅学也颇有研究,他所作的《禅堂》一诗就暗藏着深刻哲理——
万籁俱缘生,窗然喧中寂。
心境本洞如,鸟飞无遗迹。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之后所作,前两句诗的意思是:大自然的一切声响都是由因缘而生,那么,透过因缘,能够看到本体;在喧闹中,也能够感受到静寂。后两句意思是说心空如洞,更无一物,所以就能不被物所染,飞鸟(指外物)掠过,也不会留下痕迹。它不仅写出了被贬之后的幽独处境,而且道出了禅学对这种心境的影响。
可以说人的一生是由无数的片段组成,而这些片断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风马牛毫无关联的。说人生是连续的片断,无非是人的一生平平淡淡、无波无澜,周而复始地过着循环往复的日子;说人生是不相干的片断,因为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属于过去,在下一秒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可以忘掉过去的不幸、忘掉过去不如意的自己。
在雨果不朽的名著《悲惨世界》里,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人,但穷困潦倒,度日艰难。为了不让家人挨饿,迫于无奈,他偷了一个面包,被当场抓获,判定为“贼”,锒铛入狱。
出狱后,他到处找不到工作,受尽世俗的冷落与耻笑。这些促使他成了一个真正的贼,顺手牵羊,偷鸡摸狗。警察一直都在追踪他,想方设法找出他犯罪的证据,以便把他绳之以法,但却让他一次又一次地逃脱了。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饥寒交迫,昏倒在路上,一个好心的神父把他救回了教堂。但他认为自己已经是贼了,无可救药了,于是趁神父睡着,把神父房间里的所有银器席卷一空。不料,在逃跑途中,被警察逮个正着,这次可谓人赃俱获。
当警察押着冉·阿让来到教堂,让神父辨认失窃物品时,冉·阿让绝望地想:“完了。这一辈子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谁知神父却温和地对警察说:“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走得太急,还有一件更名贵的银烛台忘了拿,我这就去取来!”
冉·阿让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警察走后,神父对冉·阿让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吧!”
从此,冉·阿让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搬到一个新地方,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后来,他成功了,一生帮助受苦受难的穷人,做了大量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冉·阿让正是由于摆脱了过去的束缚,才能重新开始生活、重新定位自己。
人们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同样,当年的辉煌仅能代表我们的过去,而不代表现在。昨天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明天的成功在向我们召唤,诚然这需要我们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今天的世事,放下昨天的包裹与荣耀,在今天轻松的奋斗。这是最佳的状态,但现实往往是人们不懂放下负担,结果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特地向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禅师南隐问禅,南隐只是以茶相待,却不说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客的杯子,直到杯满,还是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于是说道:“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人生就是如此,只有把自己“茶杯中的水”倒掉,才能让人生倒入新的“茶水”。
生命的过程如同一次旅行,如果把每一个阶段的成败得失全都扛在肩上,负重而行,那今后的路只能越走越窄,直至死角末路。
《难得糊涂的处世智慧》编辑推荐[E]
难得糊涂是一门让你在各种场合应对自如、以退为进、不动声色地获得成功,又不致遭人妒忌的学问。 要做到难得糊涂,必须要做到“该糊涂时糊涂,不该糊涂时决不糊涂”。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成在糊涂。所以掌握了难得糊涂,会使你恍然顿悟,会带给你一种大智慧,会让你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达观和从容。本书思路清晰,事例详明,从做人、办事、社交、家庭、职场等多方面多角度地论述了难得糊涂的运用技巧。